学院简介

999策略手机论坛版成立于2013年10月,由冶金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建筑工程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共同创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始于1984年创办的热能工程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始于1987年创办的环境监测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98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教授15人,副教授37人,博导15人,博士学位教师7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省教学名师及研究生教学名师4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省优秀辅导员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3人;省级人才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

学院下设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3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拥有4个本科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储能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能源动力和资源与环境;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冶金过程节能与环保;两个省级重点学科:热能工程和环境工程;一个科研平台:生物膜法水质净化及利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安徽华骐环保公司共建)。能源与动力工程和环境工程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安徽省特色专业,环境工程专业2024年成功通过第二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立足学科优势,面向行业和地区的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近年内着重围绕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开展研究: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冶金烟气污染控制与超低排放、高效燃烧理论与技术、冶金节能与管理等。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科技部重大专项1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5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部。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68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308人,本科生1360人。涌现出宝钢优秀学生奖、省十佳大学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优秀学子,获国家、企业和学校设立的各类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达20%以上。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获国家级以上奖项50余项、省部级奖项200余项,在A类比赛中获全国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连续五年获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国家一等奖7项,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学生每年获授权专利10余项,承担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近30余项。